Tesla Model X 2024 Power Liftgate
特斯拉的前备箱很实用,但是关闭实在是太麻烦了。关闭需要大力按压,机盖都能给压变形,手也搞的很胀。
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,1,全自动液压杆,和后备箱基本一样,但是车机无法控制,2,自动关闭锁。
方案1,自动液压杆国内没发现有卖的,安装也比较麻烦,还需要一个单独遥控器,放弃
方案2,自动关闭锁,国内很多,方案成熟,安装方便,价格便宜
淘宝买了一个,自己安装一下,轻松搞定。
特斯拉的前备箱很实用,但是关闭实在是太麻烦了。关闭需要大力按压,机盖都能给压变形,手也搞的很胀。
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,1,全自动液压杆,和后备箱基本一样,但是车机无法控制,2,自动关闭锁。
方案1,自动液压杆国内没发现有卖的,安装也比较麻烦,还需要一个单独遥控器,放弃
方案2,自动关闭锁,国内很多,方案成熟,安装方便,价格便宜
淘宝买了一个,自己安装一下,轻松搞定。
我的智能设备都是在Home Assistant下控制的,小米设备控制插件用的是Xiaomi Miot For HomeAssistant。
这个插件很棒,也是之前唯一可用的小米LOT插件,好多年了al-one一直在全力更新,最近更是更新了一个大的1.X版本。不过大版本略有些小问题。
周中小米官方突然更新了一个Xiaomi Home Integration for Home Assistant,很快star就达到了10K+。
今天新装了一个HA,跑了一下ha_xiaomi_home,对于我来说两者使用功能上差距不大。
小米的可控实体更多一些,一些触发型设备(如按键开关)也有了(触发是不可以的),网关的控制也有了一些,看到了虚拟事件实体(还不知道是否可用)。
两个插件实现逻辑不同,一个是推,一个是拉。Xiaomi Miot使用的是轮询的方法,每分钟查询一次数据,属于拉数据;xiaomi_home用推数据,时效性上更有保证。
因为我基本上都是用的脚本查询设备状态、控制设备状态。脚本本身cron的周期是1分钟,所以对于我来说,两者使用上没啥区别。
小米官方给的逻辑图:
我已经把我的家居控制脚本改为了官方插件版,简单测试了一下基本都正常。持续观察一下。
之前我设计了一个吊耳咖啡挂架(可以用吊耳也可以用手冲杯),并尝试用 CNC 加工它。整体结构感觉没什么问题,但在固定位置有一个 M12 的螺纹。我原本打算使用攻牙器来制作螺纹。实测制作螺母没啥问题,但在木头上制作 M12 挤压螺纹根本行不通。
调整尺寸后重新设计了一个
FUSION 360 文件共享地址:https://a360.co/4edN8QD
主轴电机我分为两个阶段:1. 木工修边机,2. 主轴电机 + 变频器。
由于我对 CNC 毫无经验,对主轴和变频器都一无所知,所以开始的目标就是让机器先动起来。因此,使用修边机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。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接线、调试软件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。
在第二阶段,我开始设置变频器,调试主轴电机,并增加水冷、集尘、固定夹、真空吸盘等周边系统。
对于新手来说,这一块可不简单,电机←→控制器←→控制板←→继电器←→水泵、吸尘器/变频器的设置、软件的调试以及 M3、M8、M9 等各种概念,这部分也是整个 CNC 中最难的。
在初步调试机器时,我使用的主轴是我的木工修边机,因此重新设计了 Z 轴滑动固定板,将主轴抱箍和滑动板一体化,直接 3D 打印出来。
在第二阶段,我 3D 打印了主轴电机固定板和抱箍,使用这样的机器加工了木制的 Z 轴固定板和滑动板。之后进一步用电木材料加工了 Z 轴固定板。等我熟练使用机器后,还准备重新加工铝质的 Z 板。
冷却和集尘不算复杂,主要是要使用几个继电器模块。我使用了一个模块的三个继电器,分别控制水泵、吸尘器以及电柜的两个散热风扇。
需要注意的是,继电器模块的电路板线路是裸露的,其中有 220V 的强电,因此必须注意绝缘。我为继电器模块设计并打印了一个外壳,以确保安全。
我买的是毛料,需要按照模型尺寸切割到需要的尺寸。我头一次使用型材切割机。感觉有些切不动,切的很费劲,用了很长的时间。
关于型材切割机
我是新买的一台牧田型材切割机,我发现这类切割的机精度是很差的,当然这类切割工作本身并不需要太高的精度。
XY垂直度还好办,X轴的靠山是可以调的,XY面&Z轴的垂直度就比较麻烦了。机器的XY面是不平的,有凹凸,所以只能靠手工尽量去调整XY&Z的垂直。
切起来很费劲,我用了很长的时间。即使我调整的很标准,切的很慢,切出来的垂直度很差,垂直偏差2-3mm。砂轮片受力,无法保持正确的角度。
我把钢管拿到车床加工,用车床车了一下。
滑轨切割要根据丝杆的长度仔细测量结合模型数据认真比对。
滑轨最多切4刀,用角磨机切一下,慢慢修整就行。
这是钢架制作的主要部分,用打印好的3D模型辅助件,定位,打孔,攻丝。难度不大,量大。